時間:2025-05-08 20:48 來源:華商網 閱讀量:13022
4月21日,西安市蓮湖區五一社區智惠家廚社區食堂的廚師王云在客戶家中做飯。
民以食為天。對老年人而言,一餐熱飯不僅是溫飽所需,還關乎其幸福指數。如何解決好老年人的這一基本需求,西安市蓮湖區持續探索。從社區食堂的飯菜飄香,到幫廚助餐的精準服務,再到社會力量的協同參與,每一種創新嘗試,都在為破解養老助餐難題提供新思路。
助餐合伙人,解決銀發族煩心事
在蓮湖區土門街道遠東東社區,“助餐合伙人”模式正發揮著暖心力量。老人只需在家中下單點餐,小區里的托管機構就會及時接單,由社區志愿者化身“送餐使者”,將一份份熱氣騰騰的飯菜準時送到老人手中。這一創新模式,以多方協作的方式,為老年人的日常用餐提供解決方案。
4月24日10時許,記者走進遠東東社區的一家托管機構。案板上,土豆、芹菜、洋蔥已洗凈切好,負責人楊海麗將提前腌制好的雞塊倒入油鍋。很快,濃郁的香氣在廚房彌漫開來。“我們除了給托管的學生做飯,還順帶給老人做些他們愛吃的。今天我們做的是大盤雞拌面,11點半前,志愿者會將飯送到老人家中。”楊海麗說。
11時20分,“土門東姐”志愿者張倩會準時來到托管機構,提上飯盒,步行三五分鐘,去小區獨居老人于國慶家送飯。“每天到飯點,我就在門口等著。飯菜香、分量足,價格還實惠,真是感謝你們。”80歲的于國慶老人說。
“社區里有不少獨居和失能老人。我們在走訪中發現,‘吃飯難’成了他們最大的煩心事。”遠東東社區黨支部書記陳建科道出“助餐小組”組建的初衷。遠東東社區黨總支牽頭,聯動轄區愛心托管機構,并發動“土門東姐”志愿者,三方搭伙成立“助餐合伙人”,讓老人們每天都能吃上熱乎可口的飯菜。
幫廚助餐,上門服務烹美食
4月21日,記者跟隨五一社區智惠家廚社區食堂的廚師,走進五一錦苑小區,體驗這一便民服務的全過程。
11時30分左右,在五一社區智惠家廚社區食堂,廚師王云正有條不紊地忙碌著。“今天的客戶點了四菜一湯,我提前把食材洗凈切好、調料分裝妥當,到了客戶家,就能直接開炒。”說話間,王云手下動作不停。待一切準備就緒,他便提著滿載食材的餐箱,往客戶家走去。
“快進來,快進來!”開門的是70歲的薛愛霞老人。平日里,她要操持一家四口的午餐,得知社區食堂推出幫廚助餐服務后很是驚喜。“給全家人換換口味,我也可以輕松一下。”薛愛霞笑著說。
一進廚房,王云立即烹飪。焯水、翻炒、調味,動作嫻熟利落。大約半小時,紅燒雞塊、青椒肉絲、西芹豆干、手撕包菜便端上餐桌,再配上西紅柿雞蛋湯,一桌色香味俱全的佳肴便呈現在眼前。
“這手藝就是專業!每天買菜、做飯很煩瑣,偶爾通過社區的幫廚助餐服務調劑一下,想吃什么隨時能點,既方便又衛生。”薛愛霞說。
據五一社區智惠家廚社區食堂負責人杜明介紹,這項服務依托社區食堂,已覆蓋周邊7個居民小區。居民最低花費38元,便能享用二葷一素一湯套餐。幫廚助餐服務不僅為腿腳不便的老人提供了便利,還為追求品質生活的居民提供了新的選擇。
助老餐廳,老年人就餐更便利
4月22日17時許,蓮湖區金輝優步花園小區,陳家寨養老服務站的助老餐廳彌漫著誘人的香氣。噴香的蔥花餅、菜盒,熱氣騰騰的肉包子,還有鍋中咕嘟作響的雜糧稀飯……豐富多樣的晚餐已準備妥當。居民陸續前來,或選擇在餐廳愜意用餐,或打包幾份小吃回家享用。
75歲的楊俊軍老人是這里的常客。“我幾乎天天都來這里買點吃的。雖然沒有星級大廚坐鎮,但做的都是地道可口的家常菜。中午有炒菜、餃子、面條,晚飯能吃到攪團、麥飯、菜盒,味道好,花樣還多。餐廳是明廚亮灶,看得見制作過程,吃得特別安心,價格也實惠。”楊俊軍說。
助老餐廳的墻上,飯菜價目表一目了然:一葷三素的炒菜、手工餃子、面條定價在10元至13元,煎餅卷菜、麥飯、菜盒等小吃基本在2至3元。60歲以上的老年人還能享受敬老價。
掌勺的廚師趙淑梅退休后便應聘到這里。她一邊熟練地忙碌著手中的活計,一邊笑著說:“我做不了什么精致大餐,但家常菜還是拿手的。看到老人們吃得開心,認可我的手藝,我特別有成就感。”
“我們提供的服務遠不止供餐這么簡單。”陳家寨養老服務站負責人胡志偉介紹,對于行動不便的老人,他們提供送餐上門服務;老人用完餐后若感到疲憊,還能在休息室稍作休息。此外,他們還定期組織合唱班、老年人健康知識講座等活動,全方位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讓老年人不僅吃得好,還過得開心。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